數字化是出版業的大勢所趨 電子書興起與發展
2015-07-17 19:11
正如比爾·蓋茨若干年前所預言,電子書正在改變世界。各種跡象表明,2010年將變成“電子書之年”。在前不久閉幕的國際頂尖電子消費展美國拉斯維加斯電子展上,電子閱讀器首次單獨設立展區。而此前,全球電子商務巨頭也是最大網絡書店的亞馬遜宣布,去年12月以來電子圖書熱銷,以至圣誕節電子書銷量首度超過紙質書,創下最高一天售出950多萬“本”的紀錄。上周,蘋果公司劍指亞馬遜,推出介于上網本和iPhone之間的平板電腦iPad,高調進軍電子書產業。 谷歌、亞馬遜、蘋果……全球電子商務巨頭紛紛進軍電子書市場,上演群雄并起的“戰國時代”;有業內人士更是宣稱,電子書取代紙質書將重演數碼相機取代膠片一幕,在中國不會超過10年…… 正如比爾·蓋茨若干年前所預言,電子書正在改變世界。各種跡象表明,2010年將變成“電子書之年”。在前不久閉幕的國際頂尖電子消費展美國拉斯維加斯電子展上,電子閱讀器首次單獨設立展區。而此前,全球電子商務巨頭也是最大網絡書店的亞馬遜宣布,去年12月以來電子圖書熱銷,以至圣誕節電子書銷量首度超過紙質書,創下最高一天售出950多萬“本”的紀錄。上周,蘋果公司劍指亞馬遜,推出介于上網本和iPhone之間的平板電腦iPad,高調進軍電子書產業。 綜觀中國,2010年臺北書展也首度開辟電子書專區。2009年,易狄歐、華碩、三星、華為、微星、方正等一眾廠家積極殺入電子書市場,上演群雄并起的“戰國時代”。按國內電子書最大贏家漢王的說法,電子書取代紙質書將重演數碼相機取代膠片的一幕,在中國不過10年。其中蘊含的商機,何止閱讀器這一硬件本身,而是硬件上的內容,這也正是企業爭奪電子書市場的關鍵所在。就像亞馬遜目前雖以閱讀器Kindle主宰電子書市場,但其真正的野心卻是一個面向多種載體的數字出版內容平臺。 電子書大行其道,世界圖書業正迎來全新時代。有種觀點稱,如果說中國兩千年前發明的造紙術和一千年前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開創了世界圖書業兩個新時代的話,那么電子書的出現,則是世界進入“無紙書籍”新時代的一個節點。 ● 亞馬遜掀起閱讀革命 就在三年前,電子書能否像紙質書一樣成為被普遍接受的閱讀方式還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而今,人們熱衷探討的卻是紙質書何時消亡。 實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全球圖書業就已經注意到了電子圖書的前景,然而這一市場卻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2008年亞馬遜借助電子書閱讀器Kindle創造了一個并不亞于iPod的銷售奇跡,才掀起了一場閱讀革命。在世界最大的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書展上,電子書和數字版權交易一直是三年以來的焦點話題。2008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上,人人都在談論Kindle。2009年書展上,最搶眼的東西是電子書閱讀器和iPhone手機。據德國出版業雜志《書業報道》對84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人進行的一項調查,80%的受訪者認為數字化帶來的是機會而不是危機,50%以上的人認為,到2018年數字化出版將超越傳統的圖書。 盡管判斷紙質圖書消亡未免夸張,但是現在誰都知道電子書是圖書業未來的希望。在亞馬遜網絡書店上,大約可供Kindle用戶下載的數字內容已增至39萬種圖書、29種雜志和38種報紙,這些電子出版物還可以在蘋果iPhone上閱讀。雖然從全球來看,目前電子書的銷量占總圖書銷量還不到1%,但是紙張已經不是一本書的唯一載體。據稱,亞馬遜的奮斗目標是,在十年內將所有紙本書都變成Kindle書。 ● 得內容者得天下 然而電子書閱讀器并非唯一利器。去年年初,谷歌剛剛針對蘋果iPhone等推出手機版“谷歌圖書搜索”服務,這項服務允許用戶通過兩款手機閱讀超過150萬本電子圖書。亞馬遜旋即跟進,宣布向手機用戶開放Kindle電子書庫。業界認為雖然目前圖書和報紙仍然是讀者的主要閱讀平臺,但向移動設備轉移已是大勢所趨。 其實早在2004年,谷歌就推出了免費的在線圖書搜索服務Google Book Search。這幾年,谷歌不停地在世界各地圖書館掃描圖書。到2008年底,谷歌圖書搜索中已有圖書800萬部,2009年年底達到1000萬部,并于今年計劃推出線上書店服務平臺Google Editions,提供約50萬冊電子書用于銷售。谷歌發言人稱:“谷歌電子書將會允許消費者通過使用包括手機在內的、任何能接入互聯網的設備閱讀,甚至也包括Kindle閱讀器。” 蘋果公司也加入了電子書“分食”陣營。幾天前,平板電腦iPad閃亮登場,與這款集音樂、瀏覽器、電子書等功能于一身的產品同時推出的還有一個名為iBooks的程序商店。據稱,目前蘋果已和眾多大型書商簽約,用戶可以直接通過iBooks程序商店購買電子書籍,然后在iPad上閱讀。 顯而易見的是,不管是硬件制造商、網絡運營商、內容服務商都預見到了出版和發行電子書的巨大市場——運營成本幾乎為零,并且只需要存儲在服務器里,而不是倉庫的貨架上。事實上,這些企業瞄準的最大利潤來源并非硬件本身,而是運行于硬件上的服務和內容。 ● 凸顯全媒體出版概念 國內電子閱讀器領軍企業漢王科技,先是參加了法蘭克福書展,近來又以其閱讀器“電紙書”亮相美國拉斯維加斯電子展,2009年漢王以50萬臺銷售量,坐擁中國本土電子閱讀市場95%的市場份額,高居國內市場第一,在全球,它僅落后于亞馬遜。這一業績不過用了一年時間,2008年,漢王電子書的營收數字還是0。 漢王的定位是平臺服務商,已搭建“漢王書城”這一內容平臺,今年上半年,書籍有望超過10萬本。該公司一直以來斥巨資購買書籍版權直接嵌入電子書,“電紙書”每本即內置3000本正版圖書。漢王董事長劉迎建認為,電子書未來將像手機一樣普及。而按2010中國移動閱讀產業論壇發布的數據,95%手機上網用戶愿意用碎片時間進行手機閱讀,手機閱讀的市場份額將達6億元。中國移動已決定正式推出電子書終端的移動閱讀業務,由華為公司為其提供移動閱讀集成解決方案。 在前不久結束的今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不僅漢王,盛大文學、愛國者、傳知數字出版公司等一批頗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數字出版新軍紛紛高調亮相。有別于往年傳統出版社一統江山的是,“全媒體出版”概念凸顯,一部圖書的內容除紙質書外,還涉及到網絡、無線、電子閱讀器等不同終端,一些手機媒體、網絡媒體等新媒體更是大舉“開進”,強勢推介。 按照盛大文學CEO侯小強的說法,顛覆傳統出版業一共有三種模式:Kindle模式、谷歌模式以及盛大模式。作為唯一能夠生產內容的出版者,盛大文學的收費模式是,讀者可以免費閱讀前半部分作品,余下部分作品則需支付閱讀費。 一直在手機閱讀上發力的盛大眼下已經推出了自己的電子閱讀器IKan(愛看),對于盛大來說,電子書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硬件終端,而是海量內容的一個數字發行渠道,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上一篇:鼎龍股份上市能否促進中國數碼印刷發展
下一篇:中國數字出版業將迎來拐點